(一)习惯性思维障碍
习惯性思维障碍又称想维定,是指随着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定习惯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定式对解决一般问题、老向题是有效的,但对新的问题而言,往往就成了障碍。
例如,请你回答:
(1)灯用两个T能组成的最天数字是什么?
(2)用三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
(3)用四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
如果题(1)你的答案是11,那么你答对了。如果题(2)你的答案是111,那么你又答对了。如果题(3)你的答案是1111,那么对不起,你答错了。这里你就犯了习惯性思维的错误。尽管用两个1、三个1时你都答对了,但是你接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去答,以为把1前后排列起来总能获得正确的答案,那就是被自己的思维定式误导了。正确的答案应当是1111,即M的11次方。
(二)直线型思维障碍
直线型思维障碍是指死记硬背现成答案,生搬硬套现有理论,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迁回地去思考问题。客观世界是复杂的,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对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帮助不大,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要想巧妙地解决问题,要想出奇制胜,就必须打破直线型思维障碍。
(三)权威型思维障碍
权威型思维障碍是指迷信权威,不敢怀疑权威的理论或观点,一切都按照权威的意见办事,这是创新思维的极大障碍。权威人物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限制住了,他们的意见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即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大量的创新成果都是在克服了对权威的无条件崇拜、打破了迷信权威的思维障碍后取得的。实际上,许多被称为权威的专家学者也多次指出,不要迷信权威所说的一切。
(四)从众型思维障碍
从众型思维障碍是指人们因懒于独立思考,或不敢标新立异,不敢为天下先,而盲目从众,一切都随大流,抑制了创新的敏感和勇气。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从众心理,很多人甚至因从众心理而陷入盲目性,明明稍加独立思考就能正确决策的事,偏偏跟着大家走弯路。
(五)书本型思维障碍
书本型思维障碍是指人们迷信书本上的理论,不敢提出质疑,不能纠正前人的失误,不去深素新的领域。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有特定的适用范围,时代发展了,情况变化了,我们不能无条件地照抄照搬。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有可能原来就是错误的或片面性的。因此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书本知识的理论指导,又要对所应用的书本知识严格进行检验。
(六)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
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是指人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局限在自己已有知识或成果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阻碍了创新思维。实际上,客观情况是发展变化的,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七)自卑型思维障碍
自卑型思维障碍是指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不敢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使是走到了成功的边缘,也因害怕失败而退却。有这种心理的人,有的其实是很聪明的,也有的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后来遭受过某种打击,从此信心受挫,虽然还在从事有可能实现创新的工作,但是一再和成功失之交臂。
(八)麻木型思维障碍
麻木型思维障碍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习以为常,精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行动不敏捷,不能抓住机遇,更不会主动寻找困难、迎接挑战,也就不能实现创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思维障碍的情况有所不同。为了突破思维障碍,人们应大胆质疑,尽量突破他人的思想和自己固有的知识局限;构建立体思维,不受点、线、面的局限,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同一事物,有意识地进行非常规思维的思考,如从逆向、侧向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