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切换城市 ]

层级: 昵称:songjian 身份:普通会员 帖子:147 最近:2023-10-09 立即联系 进入他的店铺

阅读/回复:11785/0

安徽人出门在外要时常面临灵魂拷问:

北方人:你们安徽是南方吧?

南方人:你们安徽是北方吧?

中部人:你们属于江浙沪吧?

江浙沪:不不不,安徽属于你们中部吧?

要是评选“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省份”,安徽绝对榜上有名。


之前上流君写过徐州是怎么拉到全国“仇恨”的,但同为南北交界地区,安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南北方交界不供暖,江浙沪周边不包邮。real扎心。

不仅外部没啥存在感,安徽内部也是差异重重。淮河、长江纷纷从安徽穿过,生生划出了三部分——皖北、皖中和皖南。


part.1皖北、皖南、皖中,真的不像一家人

安徽可以说是一个很撕裂的省份了。

这可能大部分都要“归功”于穿安徽而过的两条河流——淮河和长江。从地图上看,长江与淮河横贯安徽,以此为界,安徽可以分为皖北、皖南和皖中三大片区。


皖北主要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主要有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淮南这6个地级市。

皖南指位于长江以南的部分,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黄山、宣城三市。

皖中则是指淮河和长江中间的地带,包括合肥、六安、滁州、安庆四市,因为省会合肥在皖中,所以也被称为省会阵营。


这可不是什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爱情故事,而是“你住长江北,我住长江南,咱们也是一家人?”的终极疑问。

毕竟,从皖北走到皖南,这南北差异也太大了吧!


一说起安徽,你想到的可能是黄山、黄梅戏、徽商、徽菜,对此,皖北只能实力委屈。

皖北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北方,属于淮北平原,以农业为主,在这里长大的皖北人性子直,仗义豪爽;

皖南又是另一番景象,多崇山峻岭,皖南人含蓄内敛,又有着南方人的灵活,创造了徽商三百年的辉煌;


至于处于江淮之间的中部则南北兼具,性情温和稳定而中庸。

此外,从民风到菜系到方言到社会发展水平,细数下来,三地的差异也着实不小。


part.2方言不同,还是讲普通话吧

在安徽,老乡归老乡,可皖北、皖南、皖中方言并不相通。

操着一口中原官话的可能是安徽人,说着吴侬软语的也可能是安徽人。

于是,一个黄山人和一个淮北人只能用普通话亲切地交流起来。

在安徽,可没有“安徽话”这个说法,所谓的“安徽话”是由省内各种不同的方言组成的,可大致分为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四类。


官话是安徽的主要方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以及江南沿江地带,包括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此外还有太平天国战争以后移民带来的西南官话。

皖北主要讲中原官话,虽彼此间有差异,但和普通话很接近。

比如淮北,位于中原官话的徐淮片,因此方言听起来和徐州话很像,十分豪爽,语气总是不自觉加大力度,个别情况还不分平翘舌。

淮北话:恁阁这摆饰啥地是?(你在这里干啥呢?)

位于商阜片的阜阳方言和淮北方言略有不同,但都带有一股中原官话的味道,也就是一股河南味儿。

阜阳话:我穆棱一会。(我睡一会。)

皖中地区以江淮官话、赣语和吴语为主,从这里开始,安徽方言渐渐开始变得难懂。

比如合肥话。合肥主要讲江淮官话,特点概括来说大概是“北腔南调”,发音力度较大,偏向北方;音调却是南方音调,音变非常多。

在安徽讲赣语的较少,主要是安庆部分地区,也有人说安庆人说话就像唱黄梅戏一样。

到了皖南,语言就更丰富了,除了江淮官话之外,临近浙江的宣城地区讲宣州吴语,徽州山区讲徽语。

宣州吴语隶属于现代吴语的宣州片。按《安徽省方言志》介绍,参照地理、历史、和方言类别,定名为"皖南宣州吴语"。

而徽语属于广义上的吴语,但比吴语更加难懂。而且徽语区方言内部差异很大,隔座山语音都不一样,可能走出这个县你就听不懂别的县的方言了。


part.3徽菜究竟能不能代表安徽菜?

口味之争向来是南北大战的重中之重,而放到安徽,口味之争可不是简单的吃甜吃咸吃米吃面的问题了。

位列八大菜系的徽菜到底能不能代表安徽菜?徽菜该不该包括皖北口味?这才是安徽内部饮食差异的进阶2.0版本。


提起安徽难免想到徽菜,但其实安徽的简称并不是徽,而是皖。而最初,徽菜的徽指的其实是徽州的徽,徽商的徽。

换句话说,徽菜的起源其实和皖北没有什么关系。


徽菜因徽州而得名。

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是徽菜、徽商和徽文化的发源地。

皖南不同于皖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七山一水一分田”,说的就是徽州,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因此徽商足迹遍布全国。

徽州人家族观念极重,在外打拼时,多是一大家族或者同乡团结在一起,于是将家乡的味道传遍全国。

随着徽菜的发展推广,“徽菜”的概念也在不断广义化。2006年,安徽省推出《徽菜标准体系表》,徽菜被正式定义为皖南菜、皖江菜、皖北菜、合肥菜、淮南菜五大类。

尽管如今统称为“徽菜”,但皖北皖中皖南之间的饮食习惯依旧有很大差异。

皖南吃的是传统徽菜,擅长烧、炖、蒸,浓油赤酱,重油重色重火功。招牌菜有臭鳜鱼、火腿炖甲鱼、雪冬烧山鸡、蜂窝豆腐等,明显与皖北的牛肉汤、地锅鸡不是一个画风。


而皖北吃的皖北菜主要特点是咸鲜微辣、酥脆醇厚,擅长烧、炸、焖、熘,善用香菜、辣椒、香料配色佐味增香,以蚌埠、阜阳、淮北、宿州、亳州地方风味为主。

皖中属于江淮地区,基本上是淮扬菜或者淮扬菜的变体。讲究刀工,做法精细,讲究火功,注重原料鲜活,口味平和,清鲜偏甜。


part.4到底为啥差距那么大?

看起来皖北、皖南、皖中差距确实不小,到底为啥会成为一家人呢?


从历史角度看,皖南、皖北、皖中分开的时间要远远长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

三兄弟第一次在一起生活是在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把现在的江苏、上海和安徽划归在同一个辖区之下,称“南直隶”。到了清初,因为清朝定都北京,“南直隶”摇身变成“江南省”。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7年),江南省被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相比其他省市区,安徽建省较迟,而划分方式也相对直接,由此造成安徽省内方言不同、风俗各异、发展有别等各类差异。

此外,地理环境也有甩不掉的锅。

皖南多山,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就在皖南,第三产业较发达,旅游业资源丰富。同时,长江航行条件优越,带来皖南地区的高速发展;而皖南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生活压力也较皖北小得多。

而皖北以平原为主,广袤的淮北平原使得皖北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密度高;加之淮河没有入海口,每年的防汛压力都很大,有很多地区都是淮河的泄洪区,经济自然是难以发展。


而对于皖中来说,合肥周边以及长江两岸,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相对皖北皖南更加安逸自足。

但作为省会,合肥周边也缺少城市群的支撑,使得发展条件并不是很有利。但好在,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仍在一路走高。

文化不同,差异不少,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三兄弟有个磕磕绊绊也总是在所难免。


所以,说到这里,你知道安徽的省会是哪里了吗?安徽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


注:本文摘自《知道日报》作者|高欣

回复 只看楼主 举报 时间:2019-05-21 21:03:56
发表回复
编辑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设为精华帖 时间 (小时)
设为置顶帖 时间 (小时)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