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切换城市 ]

层级: 昵称:健健都都 身份:普通会员 帖子:55 最近:2024-09-05 立即联系

阅读/回复:12380/0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也许你会一笑而过,但苏小妹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你可能要问苏小妹的话为何有道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她正好指出了人喜欢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投射效应。俗语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结,讲的就是小人总喜欢用自己卑劣的心意去精测品行高尚的人。


与之类似,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笑话: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一汽车轮胎爆了。

年轻人下车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很长时间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户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笑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年轻人,错就错在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主人的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例如,贪婪的人,总是认为别人也都嗜钱如命;自己经常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


1974年,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邀请一些大学生作为被试者,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学生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


结果,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这个实验说明,被试的大部分学生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即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


其实,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除了将自己的情况投射到别人身上外,还有另一种表现一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恋爱期间,如在热恋时人们喜欢在周围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完美无缺;一旦失恋,对对方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并言过其实。


所以,知道了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造成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失真,我们就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受这种效应的不良影响。


回复 只看楼主 举报 时间:2023-06-30 15:47:39
发表回复
编辑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设为精华帖 时间 (小时)
设为置顶帖 时间 (小时)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
字体
字号
代码语言